2020年05月22日
本报记者 岳娜 苏兢
“自从实行‘路长制’以来,樊培长路长每天都在这条路上来回巡逻,以前的车辆乱停乱放现象没有了,我店里有些麻烦事他也帮忙解决,道路责任到人,让我们做生意更方便了。”5月8日,市中区矿山路大肉手擀面小吃店老板陈杰告诉记者。
为进一步加强城市道路治理,促进城区环境提升,市中区矿区街道辖区内全面实行“路长制”道路管理模式,把精细管理标准和责任落实到“最后一米”“最后一人”,做到精细化设岗,精细化分工,精细化治理,实现了属地管理、条块结合、三级联动、协调共建的新格局。
为做到有章可循,矿区街道印发了《矿区街道“路长制”工作实施方案》,成立了“路长制”工作领导小组,实行“三级路长制”,对辖区的11条道路进行包干分配,做到各级“路长”分工明确,职责清晰。同时,市场监管所、教体办、环保所等部门严格落实行业监管责任,对“路长制”工作大力支持、密切配合,构建起责任明确、全面协同、长效常态的精细化管理机制。26名“路长”对辖区沿街商铺挨家挨户上门宣传,并发放《路长联系卡》2000余份,卡上注明各路段“路长”姓名及联系电话,做到市民广泛知悉,“路长”切实将责任扛在肩上。
“路长职责是组织领导责任路段的总体管理工作,每天组织对责任路段开展日常巡查,汛期、恶劣天气和重大活动、重要节假日期间加大巡查频次,并将巡查情况及时记录到《矿区街道路长工作日志》中,真正担当起‘路管家’。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及时处理,对交办问题的落实整改情况进行督办,对相关部门履职情况开展督导检查,倾听群众呼声,接受群众监督。”矿区街道党工委委员、武装部长、总路长郝震告诉记者。
8日上午,记者在长青路上的矿区街道“路长制”工作站看到,“三级路长制”制度上墙,并设有“路长制”道路示意图和日常巡查工作日志。“路长”每天组织对责任路段巡查不少于2次。为确保“路长制”快速有效运作,市中区矿区街道在每条路设立路长办公室1处,办公室里有“路管家”的四大法宝:“一幅图、一张表、一本账、一间会商室”。“一幅图”显示了该“路长”所包路段所有商户的信息;“一张表”标明了“三级路长制”所有人员负责的路段及联系方式;“一本账”记录了巡查及商户反映的问题,保证问题及时交办;“一间会商室”用来与相关职能部门、商户协商解决重大问题或突出问题。“路长制”工作的开展,使各条道路上存在的问题得以快发现、快解决,实现了城市管理的“短平快”。
市中区综合行政执法局矿区中队中队长孙华杰告诉记者,“路长制”实行以来,他们严格落实“日督查、日汇报、周检查、周评比”的评优评差机制,矿区街道路长办每周通报督查情况并进行讲评。坚持常态管理与集中整治相结合,加强区域协作、部门协同、“吹哨报到”,确保“监管无盲区、管理无空白”。充分依靠和发动市民、经营业户主动参与城市管理,打造“规范、畅通、整洁、有序、安全”的城市环境。
“樊路长管理矿山路以来,规范了商户经营行为,我们店里有困难也及时给予解决,为商户和居民创造了良好的环境。”一家水饺店老板宋兆英如是说。“路长”们用脚步丈量每一条道路,用真心解决每一个问题,使得部分积存时间长、反复回潮、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得到有效解决,矿区街道呈现出服务有温度,颜值变靓丽,环境更优美,居民幸福指数更高的新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