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06月09日
三、防埃博拉
专家提醒:刚果暴发新一轮埃博拉疫情
什么是埃博拉?埃博拉病毒属于丝状病毒科,是单股负链RNA包膜病毒,其自然宿主为非洲和西太平洋地区热带雨林中的狐蝠科果蝠,可引起灵长类动物(人类、猴子、黑猩猩等)出现埃博拉出血热。它的外形,长得很像蛇,还有一个羊头。埃博拉病毒可以侵染肝、脾为主的多种器官,具有较高的致死率(25%至90%),尚无有效疫苗和治疗手段。埃博拉分为五种血清型,其中扎伊尔型对人类致病性最强。
主要症状:感染症状通常有发烧、严重的头痛、肌肉疼痛、虚弱、腹泻、呕吐、腹部或者胃部疼痛、莫名其妙的出血或者淤青。这些症状在感染病毒的2至21天内出现,平均为8到10天,与流感和疟疾有相似的症状。
传播途径:接触传播是埃博拉病毒的最主要传播途径,与埃博拉病毒感染者血液、体液接触、与被病毒污染的物体以及感染动物接触均可以感染埃博拉病毒。埃博拉病毒存在于某些康复病人的血液中长达3月左右,因此,感染治愈者也是重要的传播源。空气飞沫可以使猴子染病,但是目前尚未出现人类飞沫传播的个案。
防病指引:埃博拉疫苗将是预防埃博拉病毒感染的理想手段,多个疫苗还处于试验阶段,而目前使用的疫苗有VSV-EBOV,有效率为70%至100%,但这些药都是在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获批的,所以数据有效性和安全性都尚待观察。目前,有埃博拉确诊病例的国家是;刚果共和国(刚果布)、科特迪瓦、刚果民主共和国(刚果金)、加蓬、南苏丹、乌干达、几内亚、利比里亚、塞拉利昂、尼日利亚,去往以上国家时应该特别注意。
去往以上国家时,应特别注意以下几点:1. 避免与病人、尸体接触,不接触血液、体液,以及被污染的物品;2. 避免与动物的接触,不吃不熟的肉类以及野生动物;3. 经常用肥皂洗手,尽量不用手接触眼睛、鼻子和嘴,必须接触时请确保手的干净;4. 医务人员接触病人时要做好防护和自我保护,做好院内感染控制;5.从疫区归来的人员应提高警惕,如有不适,请迅速就医或与疾控中心联系。
四、防食源性疾病
专家提醒:6月,细菌性食源性疾病暴发将有所增多,在学校陆续复学的背景下,建议重点关注学校食堂卫生的准备工作、防止微生物引起的食源性疾病暴发。
什么是食源性疾病?食源性疾病是指由食品中的各种致病因子经摄食进入人体引起的感染性或中毒性疾病。通俗的讲就是“吃”出来的病。大多数由致病菌引起的食源性疾病主要以消化系统症状为主,就是人们常说的“上吐下泻”。但有些食源性致病菌感染后除了消化系统症状以外,还会引起严重的并发症。
防病指引:生熟食物分开处理和存放。使用器皿储存食物以避免生熟食物相互接触,处理生食和熟食的刀具、砧板要分开,避免交叉污染。食物要煮熟煮透方可食用。吃剩的食物要放入冰箱,食前彻底加热。(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