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大学教授程文浩给枣庄日报小记者寄语:

早立志 立大志 立长志

2023年09月01日

本报记者 孔猛

8月22上午,枣庄日报小记者团的小记者们来到枣庄传媒大厦,通过视频连线,对枣庄老乡、清华大学教授程文浩进行了专访。针对小记者提出的有关学习秘诀和我市聚焦“强工兴产、转型突围”大力实施工业倍增计划等问题,程文浩教授做出了精彩的回答。

小记者苗紫涵:听说您是从滕州一中保送到北大的,您上学时候有什么学习秘诀吗?

程文浩:我的学习经验有三点:(1)抓好双基(基础知识加基本技能)。首先要熟读课本,扎实掌握基础知识,然后通过大量做题来提高自己的解题能力。(2)能进能出。学习时精力要高度集中,但课后要跳出来反思复盘,举一反三,不满足于“知其然”,更要思考出题者的考察点和出题思路,力求“知其所以然”。(3)没有短板。无论中考还是高考,主要都看总分。“长板显示水平,短板决定命运”。我们不擅长不喜欢的劣势科目,恰恰是整体提分的关键,所以要投入更多的精力和时间,尽快弥补短板、拉长长板。

小记者孙宜萱:您认为我国的政府管理和其他国家相比,有什么特点吗?

程文浩:我认为,我国的政府管理有三大特点:以人民为中心,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优先保障公共利益和集体利益;以服务实现管理。不断优化公共服务,以提高社会运行效率、和谐社会关系。

小记者孙铭扬:您认为青少年时期最需要培养什么能力?

程文浩:青少年是承前启后的人生阶段,将奠定一生的基础。青少年时代,最需要培养的是自我管理的能力。具体包括三种能力:时间管理能力;有效利用时间,合理平衡学习和生活。任务管理能力;能够平衡兼顾各种学习任务。社会关系管理能力;与人为善,谦逊有礼,处理好与家长、亲友、师长、同学们的关系。

小记者刘庆源:您对于我们青少年,有什么寄语或者鼓励的话吗?

程文浩:我的寄语是九个字,“早立志 立大志 立长志”。我童年时就曾向奶奶夸下海口,长大了要考北京大学(当时对北大一无所知,只是听父母提起过)。后来我通过十多年的奋斗,终于兑现了自己的承诺。我的母亲经常说我的风格就是先夸下海口,然后背水一战。我出生于70年代,童年时的生活艰辛仍然历历在目。同学们生活在中国历史上最好的改革开放年代,应当比父辈走得更远、站得更高。

小记者刘梦辰:您离开家乡这么多年了,对家乡现在的发展情况了解吗?感觉变化大吗?

程文浩:我1991年离开家乡上大学。三十多年过去,每次回乡探亲,都深感枣庄新城气势恢宏、滕州日新月异。我由衷地为家乡的飞速发展感到骄傲。

小记者孙悦茗:您希望家乡未来的发展方向是什么,有什么期待?近年来,枣庄市锚定“走在前 开新局”,聚焦“强工兴产、转型突围”目标,大力实施工业倍增计划,聚力推动资源型城市创新转型高质量发展。针对枣庄市“强工兴产、转型突围”能谈谈您的想法吗?

程文浩:枣庄的发展是山东发展的一个缩影。未来的发展方向,是尽快完成经济模式转型,从资源依赖型经济尽快升级到科技创新型经济,从粗放型生产升级为精细化生产。这是当前面临的最大挑战。我坚信,山东拥有雄厚扎实的经济基础和勤劳实干的人民,一定能够顺利完成经济转型,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枣庄作为资源枯竭型城市,经济转型可谓是命运之战。在各地竞争激烈、不进则退的历史关头,枣庄市提出“强工兴产、转型突围”的战略目标,无疑是远见卓识之举。强工兴产,是利用枣庄雄厚的工业基础,不断提高工业的质量效益与科技含量,并力争培育出更多的支柱性产业,建设新兴产业集群。转型突围则是通过新旧动能转换和产业升级,摆脱长期以来对煤炭资源的依赖,建立起以科技创新为基本驱动力的新型经济体系。转型突围需要远见、勇气、毅力与坚持。我们坚信,在枣庄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全市人民的共同努力下,家乡一定能够打赢这场命运之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