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3月28日
节约用水,又称节水,是指在满足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前提下,采取法律、行政、技术、经济、工程等综合措施,减少取水、供水和用水过程中的水量消耗和损失,提高水的利用效率和效益,科学开发、高效利用和有效保护水资源的行为。
2019年4月,国家发展改革委、水利部联合印发《国家节水行动方案》。2023年,节水制度政策加快健全,全国更新发布省级用水定额662项。再生水利用等非常规水利用不断加强,节水载体建设深入推进,通过将节水纳入对市县党委政府发展业绩考核等,节水监管能力明显增强。
2024年5月1日起,《节约用水条例》施行。
国内外对节水概念的理解,均强调要提高用水效率和用水效益,减少对水的无效、低效消耗和用水浪费,但对节约用水的界定存在差异,有的强调用水主体的节约用水,有的强调取供用耗排回等全过程、各环节水的节约与保护。综合研究成果,节约用水可理解为:在满足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前提下,采取法律、行政、技术、经济、工程等综合措施,减少取水、供水和用水过程中的水量消耗和损失,提高水的利用效率和效益,科学开发、高效利用和有效保护水资源的行为。
我国水资源短缺、时空分布极不均匀、水旱灾害多发频发,是世界上水情最为复杂、江河治理难度最大、治水任务最为繁重的国家之一。水土资源不匹配是我国基本格局,南方水多地少,北方则水少地多。水资源年内分布过程也极不均匀,我国季风气候区占国土面积的三分之二,夏季炎热多雨,冬季干燥少雨,降水一般集中在6至9月,其中北方地区6至9月降水量占全年降水量的70%—80%,南方地区一般占50%—65%。
从水资源量看,我国多年平均水资源总量为2.8万亿立方米,但由于人口众多,我国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仅为2000立方米左右,远低于世界人均水资源量,属于缺水国家。2022年,全国平均年降水量为631.5mm,比多年平均值偏少2.0%。全国水资源总量为27088.1亿立方米,比多年平均值偏少1.9%。其中,地表水资源量为25984.4亿立方米,地下水资源量为7924.4亿立方米,地下水与地表水资源不重复量为1103.7亿立方米。
从供用水结构看,2022年,全国供水总量为5998.2亿立方米,其中地表水源供水量为4994.2亿立方米,占供水总量的83.3%;地下水源供水量为828.2亿立方米,占供水总量的13.8%;其他(非常规)水源供水量为175.8亿立方米,占供水总量的2.9%。2022年全国用水总量为5998.2亿立方米。其中,生活用水量为905.7亿立方米,占用水总量的15.1%;工业用水量为968.4亿立方米[其中直流火(核)电冷却水482.7亿立方米],占用水总量的16.2%;农业用水为3781.3亿立方米,占用水总量的63.0%;人工生态环境补水为342.8亿立方米,占用水总量的5.7%。
从用水效率看,2022年,全国人均综合用水量为425立方米,万元国内生产总值(当年价)用水量为49.6立方米,耕地实际灌溉亩均用水量为364立方米,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为0.572,万元工业增加值(当年价)用水量为24.1立方米,人均生活用水量为176L/d,人均城乡居民生活用水量为125L/d。1997年以来用水效率明显提高,全国万元国内生产总值用水量和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均呈显著下降趋势,耕地实际灌溉亩均用水量总体呈缓慢下降趋势,人均综合用水量基本维持在400—450立方米之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