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4月10日
□常永坤
心灵的港湾并不只属于那个熟悉的老家,静心享受生活何处不归途。凝结着中华传统文化精华的春节习俗,是一种氛围、一种渴望,更是一种参与、一种感受。在春节这个一年中最该隆重的日子,无论故乡还是他乡,适意而逍遥的过年体验,到最后都成了记忆中不灭的浓浓年味。
这几年春节,我们几乎都是在北京度过的。在京工作的儿子越到节日越忙,过年也难得回枣庄老家,只能我们去北京与儿孙团聚。
过去父母在哪里,我们就在哪里过年,兄弟姊妹无论早晚都会回老家,全家大团圆。大家围坐在大大的餐桌旁,主桌坐不下就把饭菜各分两份,拉开茶几,年幼的晚辈单开一桌,边吃边看电视,和谐而温馨。
父母去世后,几十年来一直由母亲操持年节的习惯随之已矣。虽然我们兄妹也想逢年过节再像往常那样携儿带孙欢聚一堂,无奈各家都有各家的现实,真要大团聚相当困难。营造年味的人没了,年味自然也就淡了。
对下一代来讲,我们无疑成了那个操办年味的人。于是,儿孙在哪里,哪里就是我们的春节。不仅我们会主动去孩子身边过年,不让他们耽误工作,还学着母亲在世时的样子,明知吃不了那么多,依然顿顿都做一大桌子菜肴。老一代营造年味的接力棒,传到了我们的手里。
在北京过年,实际上比在枣庄老家轻松得多。虽说我们退休后跟着孩子到京城生活,断断续续已有十多年的时间,却并未完全融入北京。不要说同一个小区,就是同一座楼、同一个单元,邻居间彼此也并不熟悉。本来在京的亲戚朋友就不多,再加我们时来时往,周围的人际关系尚未建立起来,过节应酬便比老家少得多。许多人家都回了原籍,整个小区空空荡荡。没有人串门,也没有一众孩童的吵闹,安静得异乎寻常。微信、视频等方便的虚拟活动,代替了家乡好友间面对面的交流。泡上一杯香茶浅酌细品,更觉这恬静安然的生活,像极了杯中缓缓舒展的茶叶那慵懒散漫的样子。过去没有一年能完整地看个除夕晚会,这几年居然把个春晚直看到“难忘今宵”。
远离家乡,年味是最容易让人眷恋的味道。我幼年时正逢生活困难,对过年的理解,更多的是穿新衣、戴新帽、吃水饺、放鞭炮。到了儿孙的童年,丰衣足食,吃喝不愁,我们小时的那些热望全都稀松平常,连沿袭了千百年的春节放鞭炮的习俗都戛然而止。每每读到“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的著名诗句时,只能把燃放鞭炮的热烈与欢快付诸想象。北京汇聚了全国的美食,丰富到想吃什么都能过足口腹之瘾。吃腻了大厨的佳肴,尽可以按自己的爱好在家里烹饪,满足挑剔的味蕾。京城的味道和家乡的味道糅合在一起,让整个春节,除了玩、玩、玩,就是吃、吃、吃。中央电视台主持人舒冬在“健康大拜年”栏目中那句“每逢佳节胖三斤”,不免让人深有同感。
毕竟北京与自己生活了几十年的家乡风俗不同,尤其是春节这个京华习俗展现最为集中的时段,最能让我们这些外地人好奇。近年来,北京恢复了沉寂的地域文化传统,开放了庙会、游园等极富特色的民俗活动,让我们体会了京城市民最真实的生活和最地道的民俗。在京过年,除了新冠疫情那几年窝在家里没有外出,我几乎都要去现场体验庙会之乐。北京最负盛名的地坛、厂甸、八大处和远郊的古北口、红螺寺、丫髻山等传统庙会,以及颐和园、陶然亭、大观园等传统游园胜地都逛了个遍。它们再现的老北京传统节庆的历史风貌,让人于古朴的京畿民俗风采和繁华的城乡集市活动中,勾起了对历史的记忆,也满足了一个外地人对古老京城文化传统的好奇心。
连我自己都纳闷,为什么一大把年纪了还那么喜欢逛庙会?这大概与打小刻下的庙会印记有关。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我老家不远就有处庙会,每年定期举办。连续几天,都是万商云集,人如潮涌,锣鼓声、叫卖声此起彼伏。生活困难时期令人眼馋的牛肉汤锅、丸子汤锅和炸油条、炸糖糕的大锅前,总会挤满了人。说书的、唱戏的、耍把式的精彩不断,许多从未见过的物品和稀罕的玩艺都能在庙会中展现。后来,庙会在文化大扫除中被取缔,那热闹的瞬间一直留在我的记忆中。再后来,因为工作繁忙,即使恢复了庙会也没有时间去参与。退休后,时间富裕起来,才有机会找回久违的感觉。
在京过年,除了逛庙会,逛书店也是个极有意义的选择。北京的书店多,逢年过节更会提前备好新书货源。这对爱书的人来说,无疑是个难得的机会。与熙熙攘攘、喧扰不休的闹市不同,书店里寂然无声、恬静宜人。不论是开在清代老屋里的平房书肆,还是现代高楼大厦的多层书店,都散发着浓郁的书香气息,有着独特的历史感的味道。我每次只要走进书店,都觉得时间过得飞快,翻不了几本书,大半天倏忽而过。书店里的静雅氛围最能感染人,一旦沉浸下去,就像进入一个别样世界。忽略了时间,忘却了疲惫,碰到心仪的书掏钱去买也不会在意价格。选书,买书,读书,由一本书再到另一本书,犹如拾级而上的探索,缓急由心而动,风景愈高愈美。
北京是首都,在北京过年,不免油然而生对历史和先辈的崇敬和景仰之情。有一年春节前,我们专程去天安门广场瞻仰毛主席纪念堂,凛冽的寒风中排队等候的人络绎不绝。与我一起走出纪念堂的在京退休的一位老同志告诉我,他每年春节期间都会来毛主席纪念堂瞻仰,祭奠一生都为中国人民谋福利的伟大领袖。今年正月初二,我从琉璃厂由西向东逛完厂甸庙会,穿过几条胡同,一直走到大栅栏、前门,再次来到天安门广场。虽然已过了毛主席纪念堂开放时间,但徘徊在纪念堂前的游人依然众多。还有人恭敬地向着纪念堂和人民英雄纪念碑鞠躬致意,让人于庄严神圣中肃然起敬。过春节怀念家乡的一切,更怀念人民领袖和人民英雄,怀念我们的先辈。
心灵的港湾并不只属于那个熟悉的老家,静心享受生活何处不归途。凝结着中华传统文化精华的春节习俗,是一种氛围、一种渴望,更是一种参与、一种感受。在春节这个一年中最该隆重的日子,无论故乡还是他乡,适意而逍遥的过年体验,到最后都成了记忆中不灭的浓浓年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