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展疫苗接种 为全生命周期护航

2024年04月30日

2024年4月25日是第38个全国“儿童预防接种日”,今年的宣传主题是“共同行动 接种疫苗 为全生命周期护航”。

人类的发展史就是一部同各种传染病不断斗争的历史,疫苗自发明以来就是对抗传染病最有利的武器之一。20世纪50年代,脊髓灰质炎、白喉、麻疹、百日咳、乙脑等传染病广泛流行,针对上述危害人民健康的重大卫生问题,我国自1978年开始实施免疫规划,经过46年的努力,在预防接种领域取得了显著成效。

疫苗种类逐年增多,预防疾病范围扩大。枣庄市自1978年实施免疫规划以来,由最初开始的“四苗防六病”,接种卡介苗、脊灰疫苗、麻疹疫苗和百白破联合疫苗,预防结核、脊灰等6种常见传染病。2002年,乙肝疫苗纳入国家免疫规划,到“五苗防七病”,2007年,扩大国家免疫规划,实现接种14种疫苗预防15种疾病。通过数十年的不懈努力,1988年、1990年、1996年国家免疫规划疫苗接种率分别以省、县、乡为单位达到85%的目标。目前枣庄市每年为适龄儿童提供约200万剂次免费的疫苗接种服务,接种率95%以上。非免疫规划疫苗的接种也不断扩充,如Hib疫苗、13价肺炎疫苗、EV71疫苗、流感疫苗、HPV疫苗等,让更多的人从中受益。

预防接种成效明显,传染病发病得到控制。通过预防接种消灭了天花,5岁以下儿童乙肝病毒表面抗原携带率降至0.5%以下。2000年,达到了无脊髓灰质炎野毒株病例的目标。近46年无白喉发生,34年无脊髓灰质炎发生,麻疹、风疹、流脑、乙脑、等疫苗针对传染病发病率也降至历史最低水平,预防接种以“防患于未然”的方式将多种传染病的暴发流行扼杀在萌芽。

接种门诊数字智能,接种服务提质增效。枣庄市不断加快预防接种门诊升级转换,实现“数字化”“智慧化”“数智化”三个转变。全市共创建数字化接种门诊68处,其中建成智慧化预防接种门诊33处,薛城区建成11处,实现了智慧化门诊全覆盖,兴仁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预防接种门诊建成了全国首家具有“录苗”功能的AI储发机器人-CRV系统,该系统与现有免疫规划系统无缝结合,实现了疫苗的自动分发、自动补苗、自动盘点、批号效期管理、自动分配传输至接种台等功能,全面提升接种门诊的人工智能水平。

冷链设备更新换代,实现监管全流程追溯。2016年以来,各级疾控机构和接种单位均配置更新了冷链设备,实现了疫苗储存、运输过程中温控电子信息化自动监控,疫苗从出入库到接种均实行扫码管理,将疫苗使用和预防接种管理带入全流程、全要素信息追溯的新时代,实现疫苗100%专业化一级直配、100%安全冷链运输、100%精准信息追溯、100%数字化管理“四个100%”,在接种环节,建立“五码合一”验证机制,确保了疫苗接种“三查七对一验证”制度严格落实,疫苗接种实现了全程可追溯,保证了每剂疫苗“来源可查、去向可追”。

加强接种知识普及,提高服务群众温度。随着群众对预防接种服务的需求越来越高,各预防接种门诊开设了“妈妈课堂”讲座,方便了家长更好了解预防接种基本知识,搭建了与家长沟通交流的桥梁。各级疾控中心均建立了预防接种人员规范化培训基地,按需求开展预防接种全员技术培训,确保将新的技术要求准确、及时地传达给每名接种医生,让守护在生命前线的医护人员进一步提升服务质量,更好地服务群众。

(枣庄市疾控中心 刘荣荣 丁德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