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守电力一线 “守护”万家灯火

我们的事业平凡而耀眼

2025年02月05日

本报记者 贺迎秋 甄宗奎

1月25日,农历腊月二十六,春节将至。

微山湖上升起的晨光刺破雾霭,给滨湖镇描上一圈柔和的金边。“年近关头,正是迎峰度冬的关键时期,可千万出不得差错。”两个中年男人一前一后,踏着晨曦脚步匆匆。他们不能不急,因为华电滨湖350MW光储一体化智慧能源项目的80余万块太阳能板也跟着阳光一起醒来了。

华电滨湖350MW光储一体化智慧能源项目位于滕州市滨湖镇的采煤沉陷区,按照“宜农则农,宜渔则渔,宜旅则旅”原则,构建“板上发电,板下种植养殖”的新能源经济系统。去年9月投入使用以来,运行维护任务一直由李美勇和他的搭档孙贵龙负责。

李美勇今年53岁,皮肤黝黑,身材清瘦,说话痛快,办事也利落,“目前来看十年内不会出现问题,但也不能掉以轻心,该做的工作一定要做到。”我们跟随李美勇,沿曲折的水岸逐一测试光伏场区的通信线路。“这里夏天来看才好呢,鱼虾在荷花底下游来游去,好看极了。”

上午八点,李美勇和孙贵龙完成了光伏场区通信线路的测试工作,即将奔赴下一个战场。在远离城区的乡村,李美勇和孙贵龙还要各自负责2000多户人家的巡线保供工作,一杆测温仪、一套随行装具、用脚步丈量的坡坡坎坎就是李美勇和孙贵龙的巡线日常。

寒冬腊月,凛冽的北风一阵紧似一阵,吹得人睁不开眼睛。“抄表、巡线、登杆、上门服务一项都不能少,哪里有需要我们就要奔赴哪里。”孙贵龙一边哈气一边说,他今年已经59岁,距离退休还有一年,由于常年从事一线工作,他的手粗糙干裂,仿佛裹着一层厚厚的硬壳。“没退休就得好好干,能让老百姓用上放心电,我觉得这是一件很骄傲的事情。”

下午六点,暮色渐阖,李美勇和孙贵龙结束了一天的工作回到值班室,一边吃饭一边商量起春节值班的安排。他们的工作将在万家团圆的时刻迎来大考,“对我们来说,过年就是过关。”工作三十多年,李美勇和孙贵龙的除夕夜都是在巡线保供中度过,“我们都习惯了,一线工人都是这个样,用电指标降不下来,哪能放心得下。”

月色高洁,寂静的乡村即将进入睡眠。一切指标运行正常,李美勇和孙贵龙松了一口气,“电力人的工作很平凡也很忙碌,但我们几十年如一日的努力换来万家灯火的耀眼,可不孬!”李美勇笑着说,“今年除夕我们准备炒个辣子鸡,再包点饺子。”年就要来了,作为万家灯火的守护者,他们将继续穿梭在乡野田边的坡坡坎坎,奋斗他们“耀眼的事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