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4月01日
本报讯 3月31日,市政府新闻办召开“枣庄市域交通强国山东示范区建设”新闻发布会。据了解,“十四五”以来,全市累计投资305亿元谋划实施12个重大交通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成功创建国家公交都市、国家绿色出行城市2项国家级荣誉,国家深化农村公路管理养护体制改革试点市顺利通过验收,内河水运高质量发展等4项国家级、省级试点项目加快推进,为枣庄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强力的支撑。
综合立体交通网络体系建设跨上新台阶。公路设施持续完善,全市公路通车里程达到9335公里,在全省率先实现“户户通”硬化路和“村村通”公交车。铁路干线贯通南北,积极融入国家“八纵八横”高铁网络,全力争取启动济枣高铁建设,推动形成“市域双高铁”格局。积极引进低空经济“头部”“腰部”企业,顺利完成枣庄首个低空无人机配送场景测试,推动形成低空经济产业聚集“洼地”。
现代运输服务体系建设取得新成效。开通城际公交“一小时通勤圈”,基本形成“快速公交—常规公交—慢行系统”三网融合的一体化公共交通服务网络。构建“公铁水空”联运网络,全面支撑交通物流提质升级,持续促进交通物流降本增效。深化农村客货邮融合发展,建成30个乡镇寄递物流服务点、2130个村级寄递物流服务点,实现行政村快递服务覆盖率100%。
平安信用交通建设实现新突破。建立企业信用分级监管机制,全市“两客一危”、港口、普货、驾培等1262家运输企业全部纳入安全信用监管。扎实推进信用交通建设,构建起以信用为基础的新型监管机制,为交通工作提供了信用支撑。
绿色智慧交通体系建设迈出新步伐。大力推动“公铁联运”“铁水联运”,整合港口资源,发展内河集装箱运输,持续优化运输结构。建设平台提效,建成市级综合交通运输智慧管理平台、综合执法智能监管“云平台”、智慧公路大数据云中心,推进智慧港航工程建设,真正实现一网看交通、一网知交通、一网管交通。 (记者 杨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