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4月09日
本报记者 王兆虎 通讯员 王牧青
“都在那干啥呢!储能电解液液罐马上进厂,麻溜地核对好最后的分类标志,咱一起去迎液罐进厂。”储能工组长“女特工”王珊,操着一口地道的东北话说道。
作为山东省首批调峰类储能示范项目,华电滕州新源热电有限公司储能电站即将迎来它的第一次液流系统检修。为更好地与厂家沟通交流,及时学习储能行业最新知识,早在一个多月前,王珊便已前往大连进行了为期一周的封闭式培训学习。
自电化学储能电池舱关停系统退出运行状态解列后,技术人员和王珊便带领青年职工进行电池舱电解液取样测试工作,并根据测试结果计算电解液更换的具体数量。
“本次液流系统检修,最艰难、最重点的工作任务便是更换电解液了,为提高工作效率,尽快将电池舱投运,检修与换液工作同步进行,不得有失,大家要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我们齐心协力打好这场‘硬仗’。”王珊说。
由于电解液特殊的化学性质,不能暴露在紫外线下且具有强烈的腐蚀性,因此只能等到太阳下山后,工作人员面罩手套穿戴整齐,才可正式开始换液与检修工作。检查零件、更换零件、开取电解液罐盖、抽取电解液、灌装电解液、封存电解液罐盖,经过长达六天的深夜鏖战,电解液换液工作终于告一段落。
在等待空转试运之际,急促的手机铃声打破了难得的宁静,“妈妈,你什么时候才能完成你的‘特工任务’回家呀?”挂掉电话,王珊解释道:“自从开始换液,闺女总问为什么只有晚上才能工作,我只好告诉她,妈妈其实是个‘特工’,只有晚上才能执行特殊任务。”大家听后相视而笑。
本次储能电站液流系统检修工作,共升级更换了8个电池舱电解液,使用72个电解液液罐,同步完成了检修及气泵改造工作,新配比的电解液在提升电池舱储电能力的同时,还降低了电池舱充放电时的产气量,为下一阶段的储能调峰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