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4月11日
工作人员正在投喂彩虹鲷
本报记者 王正 实习生 田家昊
在时代发展的浪潮中,渔业正经历着深刻的变革。传统渔业逐渐向智慧渔业转型,科技赋能为这一古老产业注入全新活力。位于峄城区古邵镇的山东锦鸿生态科技有限公司在这场变革中脱颖而出,凭借创新的理念、先进的技术,成为智慧渔业领域的领军者,推动着渔业产业的高质量发展。
“我们这里的鱼可以享受24小时恒温浴。”在生产车间工作人员自豪地介绍。记者在现场看到,偌大的生产车间,数十个饲养池,几十万尾鱼,仅有2名工作人员在轻松操作。工作人员表示,随着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前沿技术的不断发展,传感器被广泛应用于养殖池塘和车间,能够24小时不间断地监测水温、酸碱度、溶氧量等关键指标,并将数据实时传输至养殖户的终端设备。一旦水质出现异常,系统会自动发出警报并启动相应的调控设备,确保养殖环境始终适宜鱼类生长。
在锦鸿科技的养殖体系中,彩虹鲷的“南鱼北养”堪称一大亮点。过去,在北方养殖彩虹鲷是一项极具挑战性的任务。但锦鸿科技凭借其在养殖技术上的创新突破,成功攻克了这一难题,成为枣庄地区唯一一家养殖该鱼的基地。这一成果不仅丰富了北方渔业的养殖品种,还为养殖户开辟了新的增收渠道。一位现场的养殖户感慨道:“以前想都不敢想能在咱北方养彩虹鲷,现在有了技术支持,不仅养得好,市场价格也不错,收入比以前增加了不少。”来自江苏连云港的养殖户也表示:“这里的鱼苗质量非常可靠,企业规模大、信誉好。这次我拉了14万尾鲈鱼苗回去,以后采购鱼苗都会优先考虑这里。”这些养殖户的反馈,充分证明了智慧渔业在鱼苗培育和养殖技术方面的巨大优势。
在追求高效生产的同时,锦鸿科技不忘践行绿色发展理念。积极探索并应用“渔业+光伏”绿色生态养殖新技术,构建了“水、鱼、电、药(菜)”循环共生体系。在养殖水面上方,铺设光伏发电板,这些光伏板在接收太阳能并转化为电能的同时,还能为养殖水面遮阳降温,减少水分蒸发。产生的电能一部分用于满足养殖车间的设备用电需求,实现能源的自给自足,降低了对传统能源的依赖,有效减少碳排放;另一部分则并入电网,创造额外经济效益。而养殖过程中产生的富含营养物质的水体,经过处理后可用于灌溉周边的药用植物或蔬菜,实现水资源的循环利用,形成了一个良性循环的生态系统,真正做到了节能减排与可持续发展的有机统一。同时,该公司积极推动产业帮扶模式,通过“基地+合作社+农户”模式,带动下游成鱼养殖2250万公斤,促进周边2000养殖户实现增收致富。
展望未来,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创新,智慧渔业将迎来更广阔的发展空间。相信在锦鸿科技等企业的引领下,智慧渔业必将在新时代的征程中绽放更加绚烂的光彩,为人们带来更加丰富、优质的渔业产品,开创渔业产业发展的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