攀登:人生要一直向上

2025年04月17日

本报记者 刘振江 通讯员 穆晓菡 张运祥

攀岩,看起来与“70多岁”这样的关键词并不沾边。在枣庄,就有这么一位73岁叫张光平的攀岩爱好者,也是目前鲁南地区唯一的70岁以上攀岩者,在做过两次腿部手术后,仍坚持“飞檐走壁”十来年。

60岁后亦有无限可能

人在上了年纪后能尝试“极限”运动吗?这个多数人听后或许会摇头否认的问题,张光平却用亲身经历给出了不同的答案。

2012年,张光平从市建筑设计研究院退休。在此之前,爱好登山爬高的他在一个偶然的机会下接触了攀岩,现在回想起那时的经历,他笑称自己可谓是个十足的“门外汉”。第一次和人出去野外攀岩时,在10来个大学生组成的队伍里,近60岁的张光平显得有点儿“另类”,他甚至不知道攀岩鞋和镁粉有什么用处,身着常规运动服、脚蹬一双普通运动鞋就这么过去了。可就是这样一个“门外汉”,却在60多岁完成了自己也没料到的攀岩难度升级。

在最高难度等级为5.15的攀岩运动中,一般爱好者完成5.10以上的线路已实属不易。可是2018年,66岁的张光平决定挑战5.12难度的线路。这种高强度的攀爬运动对一个近70岁的人来说并不容易,更何况线路难度越高,动作难度也越大。那段时间,张光平每逢周末便会背着安全绳、快挂等三四十斤重的装备上山,不断练习反提、侧拉等高难度动作,在断断续续攀爬一个多月未果后,同伴建议他换条简单的线路,张光平认为,人要进步就不能待在舒适区,因此,他决定“死磕”到底,两个多月后,张光平终于完成5.12的难度线路。2020年,68岁的他继续挑战自己,跌跌撞撞完成5.13的难度升级。

对于张光平的攀岩爱好,身边同龄人有不理解的、有觉得不可思议的,还有因各种担心望而却步的。而他之所以敢于尝试并长期坚持,就是为了打破“极限运动”属于年轻人的刻板印象,他认为,人在60岁后还能有大进步,还有无限可能。

人需要一点儿“先锋”精神

对攀岩人来说,除了面临身体上的挑战,还要克服心理上的恐惧,很多人最怕的就是身体突然失去控制而坠落。

2014年,张光平到济南一个岩场攀岩,攀爬之前也做了心理准备,但当他即将到达顶点刚松了口气,双手紧抓的岩点突然断裂,不受控制地往下坠落,同时安全绳带着身体在滑坠过程中不时地扑向岩壁,脚踝被撞得好几个月不能跑动。

张光平选择的攀岩方式叫“先锋攀登”,攀岩者需要边攀爬、边将绳索挂入预先设置的保护点,若攀爬时没抓住岩点或是绳索没挂上,就会面临冲坠的风险。而最常见的是“顶绳攀登”,即绳索从顶部固定,攀岩者始终有上方保护,几乎不会发生冲坠。有些初学者不会挂绳,就需要经验丰富的老手用“先锋攀登”的方式先登顶,帮其固定好“顶绳攀登”的绳索,张光平便往往充当这样的角色。

“顶绳攀登”相对安全,可张光平还是选择更加冒险的“先锋攀登”,做能保护别人的先锋者。他说,人总要有个追求,敢为人先或许会直面危险,但也能先享受攀岩世界。

生命不息 运动不止

退休以来,张光平的身影经常出现在各种运动场上,攀岩、登山、徒步,乐此不疲,而这也经常让人忽略他是个40多年前就因运动损伤切除了半月板的人,这几年膝关节又做了两次手术,现在只要腿部发力做些有难度的攀岩动作,就会有疼痛感。

2021年,张光平到北京做第二次腿部手术,术前他反复和医生沟通确认:会影响运动吗?大夫望着这个有点儿倔强的老头儿笑着说,70多岁的年纪,滑膜切除过,半月板切除过,还不愿做关节置换,能动弹、能溜达几步就不错了,您还想干啥?

很多人觉得,身体有了伤病就要注意保养,减少损耗,可在张光平看来,保养和锻炼是两码事儿,只要活着能动弹,就不能停止运动。术后刚回家那段时间,拄着拐杖的他行动不便,为了保持体能,他开始练习动作缓慢的太极拳,等腿脚恢复一些,着手练习稍微有点儿强度的八卦掌,在持续运动的辅助下身体恢复得很快,术后个把月张光平又回到了攀岩场地,直到今天仍活跃在岩壁上。

这些年,总有人问张光平通过攀岩收获了什么,他说除了身体得到全方面的锻炼外,还想明白了一些事情。“攀岩”被称作是一种“向上”的运动,对手只有自己,你要和自己较劲儿,只要坚持往上攀登,就有赢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