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0月16日
本报讯 近期的持续阴雨让我市秋收遭遇“晒粮难”,但遍布全市的37处粮食烘干中心昼夜运转,配合多项惠民政策落地,让农民实现“烘干不愁、储存安心”。据市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截至10月14日17时,全市已收获玉米208万亩,累计烘干玉米6亿斤,秋粮入仓进程稳步推进。
政策托底为烘干护航,补贴红利直达农户。面对秋收难题,我市积极落实惠民政策,各区(市)加紧制定省级烘干补贴与抢排抢收抢烘应急资金使用方案,确保资金精准投放。同时,粮食烘干机纳入农机报废更新补贴范围,2025年1月1日起报废旧设备并购置新烘干机的农户和经营组织,可享受报废与更新双重补贴,超长期特别国债资金加持下,补贴由市级直接发放,兑付效率更高。政策红利大幅降低烘干成本,让农户“烘得起、无顾虑”。
技术升级降本增效,农民得实惠更省心。我市烘干技术已从“简单烤干”升级为“精准智控”,形成适配不同农户的设备梯队:中小型循环式烘干机灵活服务普通农户,大型连续式设备满足种粮大户需求。禾昌农业的新一代烘干技术使燃料成本降30%、破损率减80%,配套生物质气化炉“吃”进秸秆变燃料,进一步压缩成本。目前全市烘干设备已实现生物质、天然气等清洁能源全覆盖,既降低费用又环保,让农户烘干每斤粮都更划算。
合作社织密服务网,“最后一公里”暖民心。在政策引导扶持下,农机合作社成为惠民服务主力。滕州鑫剑合作社提供“随到随烘”服务,周边农户无需等待即可完成烘干;市中区富源合作社的550吨级“巨无霸”设备高效运转,其获评的全国创新引领基地资质让农户烘干更放心。山亭、薛城的烘干中心创新“一库两用”模式,农闲时变身仓储库,解决农户“存粮难”,避免产后损失。
目前,省市联合督导组正深入区县指导烘干保障工作。从政策补贴到技术支撑,从设备覆盖到仓储延伸,我市的惠民举措让农民告别“看天晒粮”焦虑。这场“颗粒归仓”保卫战中,政策暖意与烘干效率交织,不仅守住了粮食安全防线,更让丰收的实惠真正落到农民心坎里。
(记者 王溯 通讯员 李超 马文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