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08月29日
晚报讯 (记者 孙慧英)“孙记者,那孩子终于接受了,谢谢您!”8月25日,本报记者收到一条短信。这是一位王姓老人发过来的,老人年近八旬,在得知19岁的准大学生褚福衡送外卖挣学费的事迹后,向其捐出3000元钱,却始终不愿留下自己的地址和名字。
这事还要从8月22日说起。当日上午,本报记者收到同事转来一条截图信息:“请您务必将我的意思转告给孙慧英主任,我想资助一下陶庄那个送外卖挣学费的小男孩。我的电话是131*****068。”接到信息后,记者立刻拨通了这个号码。对方表示自己姓王,家住市中区,于19日的《枣庄晚报》上看到了褚福衡的事迹后,非常感动。“这么懂事好学有志气的孩子,从小没了父亲,家庭困难可想而知,关键时刻,这样的好孩子,就应该有人拉他一把,我想对褚福衡进行资助。”王先生说,他快80岁了,不知道如何联系男孩。当即,记者与老人商量,周六(27日)开车接上他一起去见褚福衡。
23日,老人突然改变了主意,联系记者表示,这件事简简单单办好就行,加褚福衡的微信好友给他转账,不愿这件事让其他人知道。记者按照老人的意愿联系上褚福衡,两人互加了微信好友,老人给褚福衡转过去3000元。褚福衡感动得不知如何是好,表示自己年轻,可以打工挣钱,不忍接受一位老人的资助。
24日下午,钱被退回。老人又一次电话联系记者,说褚福衡如此懂事有志气,更让他佩服,他请记者帮忙劝褚福衡收下他的这份心意,否则心中难安。在记者的劝说下,褚福衡最终收下了钱。他感激地说:“敬爱的爷爷,不好意思,您的善款我收下了,您无私的爱我终生不会忘记,这份爱也是我今后学习拼搏的动力。”最后,两人约定,寒假后褚福衡带着优异的成绩去拜见不相识的爷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