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08月29日
记者 王萍 实习生 谢家琦 摄
晚报讯 (记者 王萍 实习生 谢家琦)眼下正是各类水果轮番来袭的季节,而在这当中,那些卖相不佳的“特价水果”暗藏猫腻,吸引了不少市民购买。
“原价每500克15块钱的圣女果现在9块9了!”近日,一到晚间,城区部分超市里的一些水果就开始了特价售卖。在市中区振兴路某大型超市,水果称重区周围摆满了打折水果,另一个操作台上,工作人员正往盒子里分拣葡萄,旁边放着一袋袋已经分装好的苹果和香蕉,有的能看出伤痕,有的上面有黑斑。还有一些水果切掉了腐烂部分被做成拼盘,但仔细观察还是可以看到变色或淌水的现象,价格和正常水果相比低了一半,甚至更多。
当记者询问这些“特价水果”为何卖相不佳时,超市工作人员表示,这些“特价水果”虽然看着不怎么样,但都是当天新进的,品质还是挺好的,只是在运输过程中出现了表皮破损或因空气不流通蔫了,只要把不好的部位切掉,口感一点不比正常价位的水果差。
随后,记者又来到城区另外几家超市,发现出售“特价水果”的现象也较为普遍,促销手段如出一辙,大部分超市售卖的“特价水果”相对比较规范,而有些小超市售卖的“特价水果”则出现了发黑长斑的现象。